?黃渤交匯,山蘊仙骨,海納百川,城聚繁華。
??近年來,山東省煙臺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探索“保留再利用”的方式,盤活歷史街區、工業遺產等,既滿足了群眾多樣化需求,也為城市建設注入新動能,發展日新月異。
展示煙臺歷史
激發城市內生活力
??今年“雙節”假期,朝陽街、所城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在這里,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旅體驗相互融合。這正是煙臺市更新歷史文化街區、激發城市內生活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一個縮影。
??朝陽街和所城里是煙臺文化的根與魂,承載著城市的發展記憶與變遷影像。朝陽街被譽為“煙臺之門”,各國建筑鱗次櫛比,遍布商號、洋行和外國郵局,是國內保存完好的開埠文化建筑群之一。所城里有600余年的歷史,始于明朝設立的“奇山守御千戶所”,保存了大量清朝、民國時期的傳統民宅建筑。煙臺市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實施、部門聯動、統籌推進”原則,創新提出山東省國家4A級景區“三權分置”(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改革,注重古建筑及相關環境的修繕維護,保護改造總建筑面積20.46萬平方米。
??2021年2月,朝陽街主街、所城里十字大街正式開街。朝陽街以彌散式紅酒街區為特色,構建獨具吸引力的紅酒文化IP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創造富含文旅特質的葡萄酒展銷與旅游集散平臺。所城里則以衛所、膠東傳統民俗文化為主題,旨在打造煙臺文化尋根之地,與煙臺山景區一起形成了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居住商貿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休閑度假中心,不僅保護和展示了煙臺歷史文化,也提升了區域商業、文化和休閑娛樂品位。
活用廠房資源
打造文旅示范樣板
??“真沒想到,廢棄工業廠房改造成的消費場所這么整潔而且富有藝術氣息。”北京游客吳先生在逛完亞東柒號文創園后,贊不絕口。位于黃渤海新區的亞東柒號文創園采取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模式。近兩年,煙臺市通過“工業遺存+文化創意”的思路,融合工業、藝術、人文三大元素,將存續多年的老舊工業廠房改造成文化休閑、藝術體驗新地標。
??如今,漫步在亞東柒號文創園,取而代之的是工業博物館、創業基地、藝術體驗區……人們可以近距離觸摸煙臺工業歷史,感受濃濃的文化藝術氣息,品味正宗地道的煙臺美食,這里工業歷史、特色餐飲、娛樂休閑、文藝展覽等多種業態并存,也帶動了“食、宿、游、購、娛、演”等消費的持續增長。每逢節假日,亞東柒號文創園經常會舉辦音樂派對、非遺體驗、文創集市、露天燒烤等特色活動。
注重創新利用
科學用地“騰籠換鳥”
??2020年5月,一所沒有圍墻的煙臺城市黨建學院正式揭牌成立,成為山東省第一家由地方黨委組織部門與黨校聯合組建的綜合性黨建學院,在此之前這片土地是兩處閑置了20余年的老舊工業廠房。該項目立足“國際視野、世界標準、國內領先、煙臺特色”,將開放包容的精神特質融入建設,推倒圍墻、不設圍擋,將空間與群眾、企業共用共享。學院不僅是人才培訓交流的基地,也成為開放共享的景觀式校園,是周邊市民的休閑好去處。
??“新身份”帶來新氣象。學院突出“理論研究前沿陣地、人才培養紅色搖籃、經驗開放共享平臺、城市治理創新高地”目標定位,探索“市區共建、以區為主,政府主導、國企運作”的管理體制,形成“三位一體”的特色運營模式,錘煉一支“黨校+運營中心+后勤公司”的高效運營團隊,致力于打造全國一流的高層次黨務人才實訓基地、優秀企業家搖籃和社工培訓中心。
??除了亞東柒號文創園、煙臺城市黨建學院,煙臺啤酒廠、長榮水泥廠等一批工業廠區搖身一變成為國際設計小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為群眾消費的重要承載地。
??煙臺市深入實施以城市更新為驅動的產城融合發展機制,堅持“先體檢后更新”,逐步建立完善城市更新法規制度和技術標準,年均盤活1700萬平方米的低效用地。截至目前,煙臺市已啟動1270個城市更新項目,向實現宜業宜居宜游和現代化濱海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摘自?《中國建設報》?2023.11.14?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
轉載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