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來臨,濱江大橋上重型裝載車轟鳴。4月29日2時49分,江蘇省南通市城市道路橋梁運維管理平臺收到了一條超限超載提醒,抓拍到一輛車牌號為蘇F的大貨車的超載證據。
??這一幕,是監控平臺的應用場景之一。該平臺自建成以來,針對城市道路、高架、橋梁和隧道等不同的交通場景,相關管理部門依托“智慧大腦”“千里眼”實現了數智監管,有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的質態。
“智慧感知”?實現實時監測預警
??南通城內外河網交錯、水路縱橫、橋梁密布。常態化監測和評估橋梁健康狀況,及時研判和預警風險隱患,數智手段尤為重要。
??2021年,為加強等級航道上重點橋梁安全監管,南通市市政部門陸續在通寧大橋、濱江大橋、園林大橋等7座橋梁上安裝智能感知設備。“借助布設在橋梁上的413個傳感設備,實時采集風速風向、路面溫度、支座位移、應力等數據,全天候‘把脈’橋梁健康?!毕嚓P負責人介紹說,當年8月,有貨船行經通呂1號橋時,駕駛艙頂部不慎與橋梁發生剮蹭。借助橋洞下的視頻監控,市政部門第一時間還原現場情況,通過碰撞數據分析,科學研判事故對橋梁結構的影響。針對全市及周邊區域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情況,系統還重點關注振動、撓度等關鍵信息,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做到及時預警、防患未然。
??健康監測系統還在打擊違法運輸中發揮著“千里眼”的作用。當超載車輛途經濱江大橋動態稱重點位時,系統將自動稱重,抓拍識別并上傳記錄。經過多次聯合治超實踐,該系統與交警、城管、交通等部門有力配合,相關風險源數據也成為現場處罰的重要依據。
“智慧巡檢”?提升設施養護品質
??“傳統周期性道橋巡檢,存在主觀性強、難以量化、考核困難等問題?!毕嚓P工作人員說,依托GPS定位,作業車輛抵達預設點位便會自動打卡,巡檢到位率、覆蓋率一目了然。一旦發現設施病害,工作人員將通過手持終端回傳點位、圖像等信息,實現“病害發現-任務派發-維修驗收”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隨著巡檢維修等海量數據在云端匯聚,大數據分析對養護工作的指導作用也逐漸顯現。市區哪些路段病害較為集中?受損設施是何種類型?有沒有得到及時維修?“病害熱力圖上的顏色越深,代表著該區域巡檢上報的問題越多?!惫ぷ魅藛T輸入具體路段名稱后,該區域的病害數量、構件類型、維修記錄一下子通過數據看板直觀展示了出來。
??“去年,我們分析發現,東方大道至靜海大道段的地面道路出現了多處局部基層損壞并伴有沉陷,病害相對集中,零星修補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我們對該路面進行了綜合性維修。”據統計,平均每天通過平臺上報、處置事件100余起,年均處置事件4.5萬起,設施養護作業效率和品質得到大大提高。
“智慧大腦”?助力應急指揮調度
??今年2月,南通市出現了以冰粒和霰為主的復雜降水相態,平臺監控發現,以園林大橋為代表的鋼結構橋梁結冰較為嚴重,指揮中心立刻調度附近應急隊伍開展救援處置。
??每年汛期和寒潮,是市政設施應急處置的關鍵期。近年來,運維管理平臺持續開發“應急一張圖”模塊,整合氣象、水利數據,集成了回傳視頻、應急物資、搶險車輛等信息。以往只能通過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應急處置工作,如今有了“智慧大腦”指揮調度,事半功倍,節約了公共資源。
??“以前開除雪車撒鹽的時候,都是自己記路,有時候一不留神,就會記錯,可能同一條路撒了兩遍鹽?!笔姓O施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有了應急指揮系統,再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撒過鹽的地方都有軌跡,只要去跑沒撒過鹽的地方就行了?!?/span>
??“除了健康監測、日常巡檢、應急處置,我們還在探索數字+市政管養的更多可能,開發排水隧道巡管養、道路挖掘審批、橋梁定檢應用模塊,拓展新質生產力在市政應用發展的新興場景?!蹦贤ㄊ惺姓O施管理處主任邵雪軍說,拿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市政管養能力和效能。
摘自?《中國建設報》?2024.05.08?蔣嬌嬌?李映曉
轉載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