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總工在現場運籌帷幄,指揮得當,靠得是不同階段都要熟悉最優先完成的工作。不論是項目總工還是,每位工程師都要有優先觀念,才能確保施工現場有條不紊。
01優先規劃編制
總工無須事無巨細,但必須要有整體框架的概念,因此在項目前期工作開展時,較為優先的是前期規劃編制工作。該階段必須做好的是審核好各部門、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工作計劃,確保搭接順暢,避免資源浪費。
(1)管理部門計劃統籌負責以專項任務書形式對總體工程目標進行計劃分解,制訂完成計劃,確定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與完成時間。項目部各管理部門的相互配合十分密切,涵蓋了工地現場可能發生的任何事件。
(2)根據土建工程計劃、電氣工程計劃、物資供應計劃、施工組織計劃等各分項目標編制專項任務書。專項任務書必須要細化任務文明施工與目標要求,并且具有較強的可執行性。
(3)由后勤部門根據管理專項任務安排制訂物資采購與供應計劃,由財務部對各計劃資金預算進行評估,提出修改意見,及時提供資金支持。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項目開工必須要有足夠的后勤保障,而如何詳細制訂保障計劃,要求最大限度節約成本與資源,同時滿足施工周轉。
02優先做好審核
●現場審核措施
-
(1)現場審核收集客觀證據加以分析、整理得出檢查結果。
-
(2)審核結束前集中評審檢查結果,歸類評價不符合項目以確定不符合項,出具相關文件。
-
(3)審核結果由須由被審核部門負責人簽字確認并組織整改。
●編制審核報告
03優先做好控制
●施工方案控制
施工前應對施工放線及高程控制進行檢查,對質量施工電梯實體所能出現的容許誤差作出嚴格的控制,在施工過程中,應對工程體的幾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隨時進行檢查,對不合乎工程實體基本測量要求者,應及時指令施工單位處理。
●試驗控制
工程師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項目在品質是以現場實驗數據作為評判標準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臨時設施的抗拉、壓、彎各項強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現場試驗所得數據來評判質量、情況。
●現場控制
施工現場建筑工程是在擬建工程的建筑平面上(包括周圍環境),為施工服務的各種臨時建筑、技術措施及材料、施工工程資料等,是施工圖在現場的空間體現。它反映已有建筑與擬建工程間、臨時建筑與臨時設施間的相互空間關系。布置得恰當與否,執行好壞與否,對現場的總平面、混凝土及施工進度、工程成本、工程質量和安全都將產生直接的影響。
04優先處理糾偏
施工中的各類偏差,從測量放線到竣工驗收,都需要按圖施工,絲毫不差。一旦存在未被處理的偏差,會造成難以預估的損失。如墻梁柱軸線位移會影響建筑受力情況以及建筑的有效面積使用;鋼筋位移會降低模板受彎構件承載力;沉降位移會導致澆筑混凝土后即造成墻、柱軸線位移。
因此,工程項目必須優先處理糾偏工作,不能盲目追趕施工進度,要懂得“停下來,回頭看”。同時,還要注意以下要求。
(1)及時制定糾正措施,并按規定時間組織落實,根據審核報告跟蹤檢查并驗證其有效性。
(2)完成驗證后,將內部審核結果及跟蹤驗證效果及時匯報并提交評審。
(3)如糾正過程中面臨管理或考核制度修改時,應按綜合控制要點執行。
05優先做好施工協調
(1)工藝工序管理,具備多專業背景的工程師,分區分段綜合協調管理,參加重要隱蔽工程、關鍵工序的驗收;參加主要分項、分部工程的驗收,抓方案計劃的編制落實。
(2)公共資源管理,包括臨建布置、機械設備的使用。公共資源管理的重點是垂直運輸設備管理和測量管理。現場的垂直運輸設備主要包括:節點和施工。合理加大垂直運輸設備的投入,創造更好作業條件,提高工效,加快進度;正確分析各專業在工期關鍵線路上的地位,詳細研究工藝、工序的銜接關系。
06優先保證資料齊全
做一個工程,收集一套完整資料。在項目經驗交流中發現,大家越來越重視檔案資料的整理與留存,工程每天都在變化,今天和明天都不一樣,對于塔吊一定要體現“完整”兩個字。要有總分目錄表,方便查閱,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機械會審,設計變更,施工方案,結構,技術交底,隱蔽記錄,測量自檢,設備測試,建筑觀測記錄,各種合格證等資料都很齊全;水泥、鋼材、混凝土砂漿、金屬材料等測試報告也很齊全,各種質量檢驗報告齊全,數據準確可靠。
指揮一個工程項目靠得是管理工程師們的經驗與能力。項目施工前前后后需要安排合理,在傳統的流程中合理調整優先度;日程沖突,事發突然,緊急關頭必須要分清那些事優先要完成的……經驗可以積累,但能力與觀念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只有準確判斷優先程度,才能正確管理一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