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八桂大地,到處郁郁蔥蔥、生機勃勃。一場小雨過后,空氣異常清新,登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茶莊園的山頂,極目遠眺,只見漫山遍野的茶樹高低起伏、綠意盎然。茶樹間,茶農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又是一個豐收年。
??近年來,梧州市以小城鎮建設為抓手,以當地特色產業為依托,突出產業優勢和文化底蘊,強化上層引領和技術支撐,因地制宜補齊鄉鎮短板弱項,促進鎮域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走出了一條產鎮融合、創新發展的路子。
強化引領
實施“書記工程”高位推進
??實施“書記工程”高位推進。印發《梧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整鄉推進示范村鎮建設“書記工程”活動方案》《2022年實施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建設“書記工程”活動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由市委書記掛牌定點推動建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量化、細化核驗標準。組建聯合指導組,每月不少于1次到現場統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其中藤縣還成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領導小組,把民族團結進步納入鄉鎮建設重要議事日程。
??梧州市委書記蔣連生表示,鄉鎮是當地文化積淀的外在表現,是歷史傳承與現代發展的有機融合,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留住鄉鎮人才的重要載體,更是鄉村振興的橋頭堡和排頭兵,必須作為重點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規劃引領繪就發展藍圖。“六堡茶小鎮,特色就在于六堡茶。沒有六堡茶,就沒有六堡茶小鎮。”蒼梧縣副縣長曹璋告訴記者,蒼梧縣打造六堡茶小鎮之前,對產業發展布局如何推進小鎮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制定了《蒼梧縣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蒼梧縣30萬畝六堡茶產業發展規劃》《蒼梧縣六堡茶產業2017~2025年發展規劃》《六堡茶小鎮產業策劃研究》和《蒼梧縣茶產業旅游發展規劃》等,在此基礎上確定六堡茶小鎮建設的核心區、重點區和輻射區,形成全縣六堡茶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百里茶產業觀光長廊,同時制定了《六堡茶小鎮總體規劃》《六堡茶小鎮核心區建設規劃》《六堡茶小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從建設的源頭抓好規劃建設,按照創建“產城融合”“三位一體”的復合型、創新型的產業綜合體目標,把小鎮發展定位為集六堡茶生產、加工、銷售、倉儲、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科研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產城融合發展的綜合體。
因鎮施策
多元融入優化發展模式
??因鎮施策,建設示范鄉鎮。在統籌推進全市小城鎮建設的基礎上,梧州各縣(市、區)整合資源,重點建設和培育1個以上有價值、可推廣、能復制的典型鄉鎮。其中,蒼梧縣六堡鎮以六堡茶原產地和核心產區為基礎,根據城鎮形態及產業,規劃形成“兩軸、四心、四片區”的空間布局結構。2022年,六堡鎮茶園面積超10萬畝,實現茶產量8403噸,直接產值16.8億元。
??立足地方特色,挖掘產業潛力。梧州市突出文產融合、文旅融合,促進二三產業融合,以產業發展帶動鎮村建設,彰顯地方特色。六堡鎮建設特色茶街、特色民宿、綠色觀光茶園,實施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項目,加快產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將六堡茶發展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和聯農帶農富農產業,建設特色茶倉等茶旅設施,形成一道萬畝原種茶園與精品茶園酒店、特色民宿集群交相輝映的田園亮麗風景線。
??蒙山縣絲藝小鎮大力提升基礎設施水平,發展繭絲綢產業,廣西繭絲綢全產業鏈示范園區如今已具規模。藤縣象棋鎮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規劃石表山寨核心旅游區、峽谷瀑布養生區、道家文化體驗區、生態田園勞動區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塊,打造了數十個特色景點和旅游項目。
??夯實文化底蘊,筑牢民族共同體意識。近年來,梧州市岑溪市南渡鎮以打造“山水休閑旅游風情村”為理念,共投入1500萬元,有機植入長壽文化、龍文化、孝文化、神仙文化,對整個村莊進行整體的風貌改造。打造天龍頂山地公園4A級景區,提升白霜澗漂流景區和石廟景區建設,使三江口自然村成為旅游業重要聚集點。藤縣象棋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挖地方文化,以文化底蘊凸顯小鎮建設。充分挖掘水上絲綢之路古驛站、唐代通濟橋等歷史遺跡,蘇轍、解縉等名人駐留跡,雞母社、牛歌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展現了千年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道中有道、方為大雅”的特色道家文化,每年接待游客達50多萬人次,旅游業年產值3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3萬多元。
補齊短板
著力塑造鎮村特色風貌
??多方籌措資金,健全小鎮功能。蒼梧縣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帶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專項債2.11億元,投入六堡鎮區路燈、管線、街區風貌提升等項目建設。整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資金3000萬元,投入六堡茶示范園及配套設施等項目。整合茶船古道田園綜合體項目資金1000萬元,建設六堡鎮鄉村振興景觀示范帶,推進六堡茶特色小鎮文化商業區基礎設施建設。
??蒙山縣新圩鎮結合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書記工程”示范鎮創建活動,堅持挖掘本土特色,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態宜居建設提升行動,因地制宜,以留住建筑物的“土味”“原味”,繪寫“鄉愁記憶”。該鎮壩頭村先后投資1000萬元,以“微改造”推進“三巷七亭”建設等,將村民日常生活的三條巷道美化、綠化,改造提升為展新意、添活力、有文化、助學習的綜合型村居巷道“清風巷”“陽光巷”和“青廉巷”。
??擴大招商引智,整合資金和智力資源。在小城鎮建設中,堅持“引資先引智”,有效整合資金和智力資源。岑溪市南渡鎮聘請具有豐富旅游開發經驗的人才為文化顧問,同時引進旅游文化規劃設計專家、園林景觀建設資深人士等參與吉太三江口旅游名村建設,為南渡鎮旅游發展和吉太三江口旅游名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補齊村鎮短板,提升景觀水平。針對人居環境短板,16個行政村鄉村振興組團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8個黃金旅游路線示范村、8個基本整治型村莊,讓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環境相銜接、相媲美。同時,實施茶船古道水美鄉村項目建設,對六堡鎮四柳村、梧桐村、不倚村、大中村、塘平村等河道進行梳理整治修復,持續提升茶船古道景觀水平。
摘自?《中國建設報》?2023.08.04?記者?龔后雨?陳飛燕
轉載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