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管理統籌協調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的工作要求,錨定“固本強基、多跨協同、立體監管、安全運行、服務全民”5個目標,堅持制度改革、技術創新“雙輪驅動”,建成并運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城市運管服平臺”)。
以固本強基為目標?建立整體推進機制
??強化組織領導。杭州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落實,成立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依托杭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工作聯席會議協調跨部門、跨層級資源,將城市運管服平臺運行成效納入市政府綜合考評、區縣文明指數測評等進行考核,確保平臺健康長效運行。
??構建制度體系。制定出臺杭州市城市運管服平臺建設方案及城市治理有獎舉報平臺建設運行方案、數字化城市管理部(事)件立案和結案規范等配套制度。
??夯實底層基礎。搭建城市運管服平臺基礎支撐體系,建成視頻流媒體服務中心、物聯網平臺等“三中心、兩平臺”為一體的城市管理數據中樞,歸集和共享政務數據136億條,供國家、省級平臺按需調用。
以多跨協同為目標?建立聯動工作機制
??監管協同。以“美麗杭州”創建和“迎亞運”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品質大提升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打通部門監管壁壘,落實“網格巡查+行業檢查+社會監督”一體化模式,2020年以來累計發現并處置問題1903萬件。
??考核協同。按照“日檢查、周排名、月通報、年考核”的模式,對各區、縣、市政府和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級有關部門進行綜合評價,通過“紅黑榜”排名“晾曬”,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管”,充分調動爭先創優積極性。
??在線協同。打造“城市環境在線”平臺,構建“城市環境指數”,從安全、文明、有序、干凈、整潔等維度對城市環境品質進行全要素展示、全覆蓋監管和全方位評價,實現“一個平臺管考核、平臺之外無考核”。
以立體監管為目標?建立日常管理機制
??“數字城管”煥發新活力。加快推進“數字城管”轉型升級,制定13大類、324小類運行管理標準,實現全市城市化區域全覆蓋監管并逐步向非城市化區域拓展,構建市、區、街道、社區4級共2498家單位的協同處置體系。
??“行業監管”展現新氣象。創新停車管理模式,5701個公共停車場庫資源統一接入、動態發布、綜合利用,實現全市“一個停車場”。建立集中遠程控制系統,實現全市路燈和景觀燈“一把閘刀”管理。創新戶外LED(發光二極管)大屏聯網、聯控、聯播安全管控模式,亞運會期間全市330塊大屏呈現“一個畫面”。強化城市運行“一件事”梳理與應用開發,上線工程渣土、橋隧安全、內澇治理、地鐵運營期保護區監管等“一件事”場景,推動城市治理精準協同。
??探索“綜合執法”新模式。成立行政執法協調指揮中心,統籌綜合執法、行業監管力量,加強跨部門、跨層級的重大疑難案件聯審聯調,去年以來共開展聯合執法5509次,執法監管效率不斷提升。
以安全運行為目標?建立應急處置機制
??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按照“政府搭平臺,企業接數據”模式,依托城市運行專業委員會,進一步明確政府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
??強化運行風險監測。樹立城市運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圍繞供排水設施、城鎮燃氣、固體廢棄物處置、市容景觀、市政設施、地鐵運營期保護區6大領域,聚焦供水廠、燃氣高中壓調壓站等52類城市基礎設施,梳理安全隱患因子,構建城市生命體征指標體系,全天候動態感知城市重要基礎設施運行狀態,及時預警處置,助力城市“治未病”。尤其是全市40座重要橋梁均完成超重監測設備安裝后,自動抓拍超重車輛信息并推送給執法部門,超重車輛通行數量環比下降75%。
??高效組織應急處置。建成應急指揮平臺,構建“135快速反應”(1分鐘接收指令、3分鐘響應、5分鐘到達現場)和“103060應急處置”(專業處置力量10分鐘出動、30分鐘到達現場、60分鐘處突)等機制,去年以來成功處置各類城市運行緊急突發事件65件。
以服務全民為目標?建立共治共享機制
??政府資源“推出去”。聚焦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小事,打造“先離場后付費”、犬證辦理“一件事”等系列“貼心城管”應用,提供找車位、找公廁、找無障礙設施等16個在線服務事項,累計注冊165萬人,響應服務需求超過2億次。
??熱心市民“請進來”。打造城市治理有獎舉報平臺,全天候受理13個領域、101類“危害公共安全、侵害公共利益、損害公共環境”事項,落實長效獎勵資金保障,平臺自2021年運行以來共收到舉報超過161萬件。
??社會氛圍“濃起來”。依托“城管開放日”“市民體驗日”“下基層、進社區”等途徑廣泛宣傳城市運管服平臺運行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相關負責人表示,杭州市將進一步健全城市管理統籌協調機制,深化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應用,持續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開創后亞運時期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爭創全國城市運行管理樣板城市。
摘自?《中國建設報》?2024.01.30?程觀
轉載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