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建城管字【2018】60號
? ? 為大力推進全省綠道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發揮綠道綜合功能和效益,改善人居環境,推進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建設,現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 一、總體要求
??? (一)指導思想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科學統籌規劃,明確建設標準,典型示范帶動,因地制宜建設,加強管理運營,發揮綜合效益,進一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 (二)基本原則
???
——以人為本。綠道規劃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居民休閑健身需要為重點,兼顧綠色出行、科普教育、體育賽事、旅游和文化等功能,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滿足不同層次人群安全、便捷、舒適使用,讓群眾感受、分享建設發展成果。
???
——生態優先。綠道規劃建設要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采用天然環保和生態節能材料,保持和改善原有重要生態廊道,最大限度地保護和修復區域的原生生態功能。
???
——統籌協調。科學統籌綠道規劃建設,整合區域各種自然、人文資源,銜接相關規劃,統籌城鄉發展。要與當地自然生態和經濟發展相協調,量力而行、有序推進;與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治理等工作相協調,發揮綜合功能。
???
——務求實效。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建設運營管理模式。拓展產業業態,充分發掘綠道在生態、文化、旅游方面的功能,激發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實現綜合效益。
??? (三)總體目標
???
從2019年開始,組織開展“全省綠道建設三年集中行動”,各縣(市、區)每年建成不低于10公里長度的綠道,到2021年年底前,全省力爭建成綠道5000公里,初步構建全省綠道主體框架。到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有機串聯全省內主要公園綠地、山體、海域、河湖水系、生態區和歷史人文空間的全省綠道網絡系統。
??? 二、科學規劃綠道網絡?
???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編制全省綠道規劃,確定省域綠道的建設目標、空間布局和建設標準,明確綠道控制區劃定要求和各設區市省域綠道建設任務。各地要以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綜合考慮當地自然環境、人文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等因素,抓緊編制完善本地區綠道建設規劃,明確區域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的年度建設目標和實施計劃,劃定綠道控制區、緩沖區并提出控制要求,制定規劃實施保障措施。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風景名勝、交通、環保、旅游、體育、農業、水利、林業等專項規劃的協調銜接。2018年年底前,編制完成山東省省域綠道規劃;2019年6月底前,各設區市編制完成市域綠道規劃;2019年年底前各縣(市)編制完成本地綠道規劃。
???
二是科學布局設計。根據住建部《綠道規劃技術導則》有關標準要求,科學進行綠道的規劃設計。綠道選線盡量結合現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資源特征,有效保持和修復綠道沿線及周邊區域的生態功能與景觀;同時,基于綠道線性空間特點和生態、休閑、健身等基本功能,分層級設計、組合性配置服務設施。科學劃定省級綠道、市(縣)級綠道、社區級綠道的線路布局,構成網絡系統。省級綠道規劃基于全省自然生態格局和歷史人文脈絡,綜合考慮自然生態、人文、交通和城鎮布局等要素,實現全省綠道沿線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支撐體系功能。市(縣)級綠道應從設區市、縣(市)域層面進行統籌銜接,串聯轄區內主要的開放空間和自然、人文節點,并作為省域綠道網的主體支撐。社區級綠道規劃設計,可依托現有條件酌情降低設計標準,形成多層次的綠道脈絡。
??? 三、大力實施綠道建設
???
一是完善建設標準。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研究制定《山東省綠道建設技術指引》及相關專項技術標準,明確綠道的道路系統、配套設施、標志標識等的建設標準,各設區市可參照省級標準因地制宜確定本地區綠道建設規范,對綠廊控制寬度、慢行道寬度標準、相關配套設施、標識引導等涉及綠道規劃建設的關鍵性內容提出具體技術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全省綠道標準體系。
???
二是科學協調推進。各地要制定綠道年度建設實施計劃,明確綠道建設的規模、標準和位置并抓好實施。嚴格落實低影響開發模式,最小程度改變原有的自然環境面貌,綠化要以本地鄉土植物為主,綠道路面鋪裝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基礎設施,在現有慢行系統、健身步道、城市林蔭路等基礎上進行提升改造,達到綠道建設標準。要結合城市違法建設治理、鐵路沿線環境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和城市生態修復、海綿城市、綜合管廊、排水防澇等重點工程項目同步推進綠道建設。
???
三是提升建設品質。要根據綠道項目的具體特點,在綠道的規劃選址、用地資金、項目設計、方案論證、施工建設等關鍵環節,嚴把工程質量和安全關。省級、市(縣)級綠道要按相關標準要求建設綠化保護帶和綠化隔離帶,要具備步行道、自行車道或者綜合慢行道組成的慢行系統,與其他交通系統接駁的交通銜接系統,配套建設休憩、無障礙、環衛、無線上網等服務設施,并配套信息、指路、警示等標識系統,社區綠道可依規酌情降低建設標準。
???
四是打造特色精品。要依托當地自然生態、地域特征、人文特色建設一批沿海綠道、沿河綠道、山體空中連廊等獨具自然地域特色的綠道。要基于都市型、郊野型和生態型綠道的不同特點,分層級配置驛站和服務設施。打造有效連接市(縣)區域內公園綠地、特色景點、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街區、旅游景區和特色小鎮等主要綠色空間節點,具有休閑、運動、旅游、文化、科普、交通等單項或多項功能的多樣化、特色化精品綠道。
??? 四、加強綠道運營管理
???
一是加強日常管理。綠道實行屬地管理,各地綠道建設牽頭部門要統籌做好綠道及其配套設施的管理維護工作,要把城市規劃區內的已建綠道納入城市綠線范圍,明確綠道管理單位。綠道管理部門、單位應當建立綠道管理維護制度和安全巡查制度,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對綠道進行管理維護,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管理措施,嚴禁機動車在綠道內違規通行和各類違規經營活動,要依法加強對破壞和侵占綠道及相關設施等違法行為的查處,確保綠道安全和正常使用。
???
二是發揮綠道效益。各地綠道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單位充分發揮綠道的環境改善、運動健身、休閑旅游、文化教育和經濟帶動等功能效益,鼓勵利用綠道開展健身體育、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閑旅游等活動。依托綠道加強城鄉聯系互動,促進生產生活要素流通,吸引消費群體,促進綠道沿線相關產業發展。
???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
一是健全推進機制。各市、縣(市、區)要切實加強對綠道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快建立由當地政府組織,住建、城管、園林等部門、單位協調配合的綠道建設推進協調機制。要探索政府投資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拓寬綠道建設管理渠道和模式,加快推進綠道新業態的形成。將綠道建設管理工作納入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城鎮)評價和動態管理。組織開展督導、觀摩活動,推動綠道網建設工作扎實、有序、深入開展。
???
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各地要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綠道建設管理資金保障機制,通過投資補助、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綠道建設、管理、運營。鼓勵投資建設運營機構通過貸款、融資租賃及發行專項債券等方式多渠道融資。鼓勵學習先進省份經驗,采用無償捐助、企業認建、出資命名、工程捆綁等方式推進綠道網建設。
???
三是典型示范帶動。省廳將選擇部分城市開展綠道建設試點,對市域綠道進行有效銜接,打造省級示范綠道。各地要重點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綜合型市級綠道,具備完善的綠道功能,省里將適時組織開展全省“最美綠道”評價活動,形成良好示范帶動效應。
???
四是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適時編制推出綠道手冊、綠道地圖,鼓勵社會公眾對綠道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廣泛參與,在全社會營造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
?
?????????????????????????????????????????????????????????????????????????????????
?? ?山東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2018年11月10日